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医改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严重失衡 生育政策要跟上人口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日发布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打击防控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通知》。卫生计生委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目前,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正常值上限,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1982年“三普”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47,1990年“四普”为111.14,2000年“五普”为116.86,200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21.18。其后的几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20上下,2008年后连续小幅下降,2010年“六普”为117.94。“十二五”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高位徘徊,2011年为117.78,2012年为117.70,2013年为117.60。

近年来,一些非法机构和个人通过网络拉“业务”,由专人上门或选取隐蔽地方为内地孕妇抽取静脉血样,用简易冷藏容器贮存,送往境外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已形成非法牟利的地下产业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失衡。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梳理了采血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重点环节,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打击防控措施。

相关评论:生育政策要跟上人口“新常态”

如果只为控制人口数量,而破坏了人口结构,那跟“但管人直莫管人死”的治驼庸医没什么两样。

透过人口数量表象,我看到两个问题:性别结构失调,年龄结构失衡。前者主要体现在男女比例溢出正常值上,它意味着不少男性将沦为“光棍”。而家庭细胞一旦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社会机体不健康。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吧,我怎么觉得“剩女”比“剩男”多呢?其实这不过是发声多寡的问题:剩女往往文化程度较高,多能熟练运用网络等途径表达“剩女情结”;而剩男则多生活在落后乡村,连上网机会都没有。从另一个角度说,剩女往往是主动的“剩”,而剩男多是被动的“剩”,他们亮身份的机会也少。眼下性别失衡俨然成了死结:什么“关爱女孩行动”、“奖励扶助机制”作用微乎其微,而加大婚龄差、引进外国新娘之类的主意徒增笑料。有人觉得,其原因在于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加之B超技术。但如果没有生育政策这根杠杆,区区观念和技术能轻易撬动天然的性别平衡?

再拿年龄结构来说,依照国际上对老龄化的判定标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非常严重。老龄化来袭,社会养老议题也愈发受关注。但别忘了,社会养老不过是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合作。缺少了年轻人,社会养老如何能持续?

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还会导致“用工荒”愈演愈烈。有人说,不对吧,我听到更多的怎么是“就业难”,而不是“用工荒”呢?这与对“剩女”和“剩男”的错觉一样:感到就业难的多是大学生,未就业的大学生及其家人可和声共鸣;感到用工荒的则主要是企业,它们对人口红利消减的呼应,多体现在行动上,如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或是外迁。而科技进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劳动力需求会减少,只是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布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劳动力需求增加,会对冲其他产业的需求萎缩。

人口数量只是表象,人口结构才是根本。如果只为控制人口数量,而破坏了人口结构,那跟“但管人直莫管人死”的治驼庸医没什么两样。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是根据生育率过低的人口“新常态”,进行生育政策联动调整,甚至适时放开自主生育,并适时出台鼓励生育和严限选择性别堕胎等措施。当那些夫妇可通过再生育而不是选择性别堕胎来实现自己的生儿或生女愿望,社会劳动力会得到相应补充,养老问题也更有依托。尽管人口结构不会立即得到优化,但至少会让人看到优化的希望。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